中秋節的起源說法有很多,主要有以下幾種:
中秋節起源于上古時代人們對月亮的崇拜活動,古人很重視對日月的祭祀,有 “春祭日,秋祭月” 的宗教禮俗。
傳說嫦娥奔月后成為月神,人們為了紀念她、向她祈求庇佑而進行祭祀活動,逐漸形成了中秋節。
秋天是收獲的季節,八月中秋時,農作物和果蔬等陸續成熟,農民以 “中秋” 這天作為節日進行祭拜,期望來年繼續豐收,久而久之形成了中秋節。
在歷史發展過程中,中秋節在不同朝代不斷發展、豐富,到唐代成為官方認定的全國性節日;北宋時期正式定陰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;直至現代,中秋節成為寄予相思與團圓的重要象征意義。
賞月、吃月餅、祭月、玩花燈、猜燈謎、舞火龍、飲酒等都是中秋節的傳統習俗。
明月寄相思,酒中敘團圓。時逢佳節,貴州賢酒攜全體員工祝大家闔家團圓,中秋快樂。